开篇前说一些其他事,本来原计划是,继续按周更的节奏走的,因为我本身就是从事影视相关行业。(平时工作繁重,加班熬夜常态)但最近哪吒的热度刚好上来,特别符合我的内容范围,而作为内容输出,最核心的价值,就是传播快,内容准,深度够。所以不得不提前更新这周内容。
PS:这个烟熏妆,真的很像经常熬夜加班的影视从业者
其实,我接到关于哪吒的消息属于比较晚的,上周末看到朋友圈,有朋友晒自己去看哪吒电影,才知道这回事,周一上班的时候,同事说哪吒的那个导演,以前学医,后来转行做动画,在家憋了三年(准确时间三年零八个月),在2008年出了一部《打,打个大西瓜 》,时长16分钟的三维动画。
地址: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5414902
为什么国内制作这么难?
为什么这部电影值得拿出来说呢?因为作品本身优秀?这个固然只是一部分,在现在国内的环境中,这样的作品确实比较少见。但我真正感兴趣的,是这个作品制作背后那些东西,虽然导演饺子这各种采访和公开报道的内容中,对于制作背后的事情提及的并不多,只是用简单提了一句,都特别难。
虽然,我这边是做包装的,严格算起来,还不属于影视动画那个范畴,但外包公司的性质都是一样的。而哪吒的制作一些部分是北京这边的外包公司完成的,“都特别难”这几个字我深有体会。
可能,有很多不是行内的朋友很难体会到这是一种什么感受,那么我这里简单拆开来讲一下,一般接到甲方的需求,大部分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感受,比如,甲方说,我要大气震撼的场景,体现XXX的气魄和雄心。
而靠谱一点的外包公司,负责创意的人,会找很多国内外的参考,把这些抽象的概念逐步具体化。变成一个个,清晰明确的制作任务,然后落实到纸上,之后,把这些制作任务,分给水平相当的特效制作者去制作。同时还需要和制作随时保持沟通,及时反馈和调整。
然而,上面是最理想最靠谱的情况,而实际项目进行的时候,往往没有那么多靠谱的人(至于为什么没有,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),比如,有的公司,负责创意的人,同时也负责制作。或者负责创意的人身上有好几个项目,没法做到及时沟通反馈等等。这样想法和执行之间就断了。
国内特色坏境原因
而外包公司,核心生产力是人,想要盈利,要么拿到更大的项目,要么削减制作成本(制作人员待遇),更大的项目因为国内资本环境原因,想要争取很难,所以,最简单的做法,就是雇佣廉价的制作者(俗称割韭菜)。同时,因为待遇低,人才流失极其严重,形成恶性循环。
最后导致,在执行阶段,执行制作的往往是那些熬夜熬到身心疲惫的制作者,有的任务甚至直接分给,刚入行的实习生。
艺术的最求,永无止境
通观全局,想法到执行出现断层,管理分配执行也混乱。执行者,对于自己做的任务没有任何边界。同时还有一点,导演饺子自己也提到了
也就是对最终效果的追求,或者说的高级一点,对艺术的最求。是永无止境的。甚至不计任何成本和代价。
那么我说的再直白露骨一点,我们都是成年人,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爱人,有的甚至家里有小孩等着你回去。而最求艺术的代价,就是这些都舍弃,独自走在寒冬的道路上。
哪吒的运气不错,赶上了一个好时机,暑期档没有好片子的机会。但现实是,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,有很多人冻死在寒冬的道路上。甚至他们的尸体早已被皑皑白雪覆盖,已经完全看不到了。
后记
不知不觉,写的字数超了,那就贴一个,饺子导演提到的一个苦中作乐的小故事吧。
最后,祝愿哪吒之魔童降世,这部电影可以取得更高的票房,饺子导演的故事也可以带给人更多的希望和可能。
PS:如果仔细观察饺子导演的采访,会发现他的发言都很理性,甚至有些过分理性,而过度的理性对感性是剧烈的毒药。
好像,扯的太多了,算了,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说吧。
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参考资料:
知乎饺子导演的回答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10186247
B站采访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61519712
最后的最后,给大家推荐一个分享设计的公众号,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。
米且设计,一个不做设计的公众号。
不定期分享设计软件、设计素材、设计经验。
评论区 | 写个留言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