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博客是一种精神寄托嘛?这是看张一鸣早期的内容他写的一句话。
看到这句话,我还是愣住了,
其实我一直在考虑,我为什么写博客,它有什么价值?我该怎么定位自己的博客?
最近一个月痴痴迷于收集信息,研究了RSS,搭建了信息收集,处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,输出了研报,但当把所有的内容汇聚,形成第一个闭环,复盘的时候,发现这件事方法确实可以,但方向错了,所以目前价值并没有那么大。
回顾我的写作历程,我最早写的东西是教程,分享各种软件操作学习的内容,后来开始写个人学习,观点,提升等内容。
后来,知乎的账号被封禁,简书的文章大量被锁定,我对于平台观感下降了很多,于是萌生了自己搭建网站的想法,也就有了现在的个人博客。
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飞书,发现飞书上也有很多人跟风写Blog,躁动的心又鼓动了起来,写了飞书的单页Blog,看着有人实时观看自己写的东西,这种感觉还是很满足的。
同期还把内容搬到了语雀上,放了一份。而语雀上,也有人在做个人Blog。
随着时间的拉长,我发现有人把飞书的Blog,迁移到了自己的独立博客上,有的人也会用飞书,但只看到他在飞书发广告,但不在飞书上搭建blog,
字节的人推广飞书Blog,对方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,号召别人把时间花在他们的产品上,而有的人,因为这个还进入了他们的公司。
看这些变化,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,但写博客对我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,我要注意那些渠道的反应,同时也被影响着,而看到张一鸣的那句灵魂拷问,愣住了。
写博客是一种精神寄托吗?
可能搞不好真有一部分原因,第一博客不赚钱,第二没有特别清晰的功利性目标,虽然我极为克制情绪表达,但反馈平平,这说明它的利他价值小的可怜。
我看过好多跟风写newsletter的,有的还开始了收费,但看他们的内容,很随性,没有明确的商业规划,没有清晰的告诉读者我能给你什么?为什么收费?既没有给读者依赖性,也没有给读者确定性。
这个除了自嗨,我想不到其他解释。而且自嗨的话,求关注,写文章远不如做短视频来的直接。还是出于自己是深度思考的傲娇,觉得算法推荐的内容太俗,自己用了newsletter就是掌控了自己?包括我写博客一样,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节?
这是一种精神寄托,另一个维度的逃避??
我仔细想了一下,发现精神寄托的话不至于,因为我去年就想清楚,要把自己寄托在哪儿了,这些表面的东西都是虚妄,博客也好,飞书也好,公众号也好,语雀也好,没有那个是不可以放弃的,他们都是工具,渠道,只有好用和不好用,没必要上价值观。
不同的是博客是我自己的搭建的,虽然它体验不是最好,但我对它的掌控更强,不会被其他平台规则裹挟。
在飞书上写blog,我得考虑字节飞书团队的立场和利益(毕竟访问记录里就有字节员工),在语雀上,我得考虑阿里语雀团队的立场(拿了好几个语雀精选,他们能不知道?)。
而在公众号上我发出去的内容没法改,后续也没法持续维护,要么删,要么就那样。如果写付费文章,就那块八毛的内容,还需要顾虑一对乱七八糟的规则,想着就觉得又是个亏本货。
不过话说回来,博客的文字还是很有力量的,看别人深度的思考和输出,不自觉的被影响,但对方当初写的目的是什么呢?也是被影响了?
我不知道,如果是分享的自己的思考,碎碎念,这些很私人性质的东西,在别人的平台很不适合,现在就连朋友圈都变成了公域,发个朋友圈都得考虑一下,看看分组要屏蔽谁,语言表达更是被压制的很厉害。
真正想说的内容,越来越不能写,我在想这些是什么原因?而我有没有继续写下去的必要?
现在好多事情给我混乱的感觉,精力分散,并且第一个闭环后没有对应的价值,那么就该做减法,把没有价值的去掉。
所以,我把语雀的内容关了,并且接下来把内容研报的配图和排版环节都删掉,研报只保留飞书的一个版本,用来记录我觉得有意思的内容,并且只在内部群分享。不做推广引流。
同时,原创内容输出考虑恢复,最近也会进行一次大目标的Review。对齐调整整体的大目标。深度反思。
评论区 | 写个留言吧~